06:月9日美国宣布再次加征关税,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有一种论调认为,美国与中国贸易中存在巨额逆差,因此中国是在占美国的便宜。最近美方甚至有人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是在“偷美国的钱”。对此论调,专家指出,美中贸易逆差确实存在,但不平衡的起因有诸多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中方。至于说“中国占便宜偷钱”,则是混淆是非,非常荒谬。对于美中贸易逆差的数字,美国的统计历来都是有所夸大。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口径,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亿美元。但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贸易逆差为亿美元。两相比较,美方的统计高估出一大截。根据两国有关部门的测算,年~年,美国统计的贸易逆差平均高估了近20%。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所所长梁明: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虽然说结构、数量比较大,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美方的。比如说第一个是双边统计口径的不同,包括中国可能是承担了一些东亚国家的逆差转移。除了未考虑转口贸易及加价因素,还有很多“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技术包含了全球供应链的增加值,但却按照最终产品价值全部计算到中国出口额上。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是夸大美中贸易逆差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美方统计货物进口额按到岸价格计算,包含了从中国口岸到美国口岸所发生的国际运费、保费等,而统计货物出口额按离岸价格计算,不包括上述费用,这种计价方式也夸大了美中贸易逆差。根据测算,如果将服务贸易等因素都考虑进去,美中贸易逆差实际只有美国公布的三分之一左右。那么,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到底是怎么来的?专家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产生固然与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工有关,但更与美国的政策取向、货币地位、储蓄率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政策方面,美国近年来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外放,其国内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美国又严格执行出口管制措施,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不减反增,甚至扩大到部分民用的非美国独有的科技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美中贸易的不平衡。梁明:最关键的还是美方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美方一直想让中方大幅进口美国的农产品,但是像美国的农产品,它每年对世界的出口额也仅有一千亿美元,所以说即便中国把美国的农产品全部进口了,这个增长的额度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此外,从货币角度来看,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美国其实也对其他多个国家都有逆差,这种逆差其实并不是中国给美国造成的,而是因为美国自己的宏观经济结构造成的。这种宏观经济结构不是其他国家给美国施加的影响,而是美国自身的问题,比如说它的储蓄率过低、财政赤字过大,当然包括美元的汇率过高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别人给美国造成的。其实,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在绝大多数年份都是贸易逆差国。有统计显示,从年到年的48年中,除了年和年,其余年份都是逆差,并且逆差额逐渐扩大,年美国的逆差总额达到了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科技强国,美国数十年来保持巨额贸易逆差,显然不是被迫之举,而是因为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屠新泉:不可能说我的出口是强加给你的,或者说你的进口是我强加给你的,所以都是基于一种自愿的,而且都是一个双方互利互惠的商业条件所产生的贸易行为。至于说出现贸易顺差或者贸易逆差其实是由很多条件决定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两国经济条件的变化都会出现。专家指出,在当前这种全球国际分工的安排中,贸易逆差不仅没让美国吃亏,反而让美国占了大便宜。占了便宜的美国,回过头来却以贸易逆差为由挑起贸易摩擦,显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意图无非是想用不讲理的办法从别国获取更多利益。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量出口商品中凝结着无数中国人的辛苦劳动,中国不仅没有占别人的便宜,相反还是在辛勤付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不是说我们在偷美国的钱,实际上中国通过跟美国做贸易,实际上是我们的经济结构互补性的一个表现。我们的人力成本比较低,我们来生产来制造,我们从这里头拿了一部分应得的利润,但是实际上是很小的,美国跨国公司拿了大头,他们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说我们在“偷”美国的钱,我认为这完全是荒谬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hn.com/jbzd/1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