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脊髓炎疾病 >> 疾病病因 >> 正文

新冠疫苗说明书解读神经系统并发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20 19:35:16

天气寒冷,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新冠疫苗有人已经接种了,有人也想去,但是医生的咨询“是否有癫痫、或者有脑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却让人退却和思考,疫苗与神经系统疾病有何关系?

疫苗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极大的降低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甚至消灭了致死性疾病天花。此外,疫苗也是预防医学领域最具成本的干预措施。因此,疫苗在疾病预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疫苗接种后,存在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报导,引发了公众对于疫苗的恐慌和不信任,从而降低了疫苗的接种率和传染病预防效果。这是能理解的,因为作为预防性的措施,哪怕极罕见发生不良事件,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接受阈值是很低的。因此,有必要了解疫苗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及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情况。

一般认为,疫苗副作用通常是轻微的、急性的和短暂的,很少会诱发严重的自身免疫。自身免疫通常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感染因子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一种机制是微生物抗原和自身抗原交叉反应,也称为“分子模拟”。由于微生物抗原和宿主抗原之间存在抗原相似性,导致微生物的抗原决定簇激活负责自身免疫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第二种微生物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是旁观者激活,这是一种抗原非特异性机制,此时微生物感染诱发原本隔离的自身抗原释放、或者刺激固有免疫反应,导致宿主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第三种,微生物通过克服限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来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因此,有效的疫苗应该产生保护性免疫,避免有害的分子模拟和旁观者激活。而疫苗接种后自身免疫为何好发于神经系统的机制,有研究认为如下:1.神经毒效应:疫苗的病毒或蛋白能直接损伤髓鞘或轴突膜;2.分子模拟:疫苗病毒表位或其他抗原刺激,导致免疫抗体或T细胞与神经髓鞘或轴突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神经损伤;3.免疫复合物生成:疫苗通过免疫复合物生成引起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4.自我耐受性消失:疫苗导致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干扰宿主髓鞘蛋白的自我耐受性,引起免疫介导性损伤。

但这些机制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要通过疫苗的历史背景和不良反应事件来看。疫苗也具有监测系统。年,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AdverseEventsReportingSystem,VAERS)建立,短期内作为疫苗相关不良健康事件上市后的被动监测手段,鼓励疫苗提供者、医疗工作者和公众对重大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但仍有漏报可能。疫苗安全数据链(VaccineSafetyDatalink,VSD)包含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和8个管理组织,共万成员,利用行政数据和医疗电子记录来收集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情况,从而监测疫苗安全。因此,疫苗监测系统是比较全面的。

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究竟如何?

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危及生命的重症肝炎。乙肝疫苗的接种始于年的灭活血浆衍生疫苗,不久后第一份乙肝疫苗接种后脱髓鞘疾病被报道,此后一系列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横断性脊髓炎等在乙肝疫苗接种后被报道。年,一种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研发出来,此后很少有神经系统疾病被报道。20世纪90年代,随着HBV疫苗全球范围大规模接种,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HBV接诊人群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风险没有增加。在一项包含名多发性硬化患者和名对照的研究显示,在多发性硬化发病前2年内,与HBV疫苗接种相关的相对风险为0.7[95%置信区间0.3-1.8],表明HBV疫苗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没有关联。在接种HBV疫苗后的3年内,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疾病的发病率没有增加。此外,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名多发性硬化患者中,HBV疫苗接种后2个月内复发的相对风险为0.67[95%置信区间0.2-2.17],进一步表明HBV疫苗接种不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复发风险。因此,极大的减轻了公众对于HBV疫苗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担忧。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跟宫颈癌密切相关。其中,HPV16型和18型占全球宫颈癌的70%。因此,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ACIP)建议11-12岁女性常规接种HPV疫苗。但接种后出现晕厥、头晕、头痛的症状报道。也出现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的病例报道,引起了公众恐慌。因为HPV疫苗的目标群体是年轻女性,而年轻女性同时也是多发性硬化的风险群体。因此这些不良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一项研究将92名9-26岁中枢性脱髓鞘疾病女性患者与名对照匹配,发现HPV疫苗接种后3年内,脱髓鞘疾病没有增加[OR=1.05,95%置信区间0.62-1.78]。一项瑞典和丹麦的万名10-44岁女性的队列研究显示,多发性硬化在HPV接种后2年内的风险期与未接种时期的风险比为0.9[95%置信区间0.70-1.15],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0[95%置信区间0.80-1.26]。因此,否认了HPV接种与中枢脱髓鞘疾病的因果关系。

天花感染致死率30%,也可导致失明。年,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被发现。年天花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根除。天花疫苗接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很少,但很严重。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急性颅神经病、横断性脊髓炎等疾病有报道。

狂犬病每年导致超过5万人死亡,一旦症状开始,没有治疗手段。早期疫苗含减毒活病毒,来源于动物神经组织,由于含有有髓神经组织,导致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年引入了无髓磷脂疫苗,大大减少了接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由于狂犬病致死性,其高死亡率风险远远高于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风险,因此暴露后接种此疫苗无禁忌症。

此外,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疫苗等疫苗都有接种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报道,但都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当暴露于同一疫苗后同一不良事件重现。这是很难证明的。第一,通过病例报告来证明因果关系并不可靠,而且由于不良事件罕见,难以用临床试验或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来证实。第二,时间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由于时间上的接近,很多不良事件可能与先前的另一种接种疫苗相关,或者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时,无法确定由哪一种疫苗导致的不良事件。第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存在一定发病率,在发达国家约5-10%人口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刚好在疾病发作前后接触疫苗。

通过对于疫苗接种机制、各种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背景及疫苗接种监测机制的了解,对于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不必过度恐慌,但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仍需慎重。

参考文献:

[1]MiravalleAA,SchreinerT.Neurologic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hn.com/jbby/13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脊髓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