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一大疾病的总称,具有传染性,并且在符合条件下或许会造成流行性疾病。造成传染的原因有很多,包含病毒,细菌,真菌,原虫。感染性疾病其实和传染性疾病之间有着明显区别,感染性疾病相对比较广泛,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而当前我国防控措施比较严密,因此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
破麻布,百钩悬:(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集合吸脑肝:(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伤寒、副伤寒)
白米登临艾滋坛:(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登革热、淋病、AIDS、炭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为四大类:
1.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受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蛔虫病、丝虫病和蛲虫病等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原体的原始部位是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血液传染病:也叫虫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均属于血液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媒介生物—吸血昆虫传播的。
4.体表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均属于体表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病原体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例如,对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诊治和管理,对病人家属加以严密监控和检疫,就是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消灭老鼠就是消灭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对养犬的管理就是控制狂犬病的传染源。
(一)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需经一定的途径才会传染给正常人,如通过咳嗽产生的飞沫、蚊虫叮咬、水源污染、输血等途径。消灭蚊子可以预防疟疾;搞好饮食,卫生可以减少痢疾、伤寒的发生;开窗通风、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戴口罩等措施可以预防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二)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一种传染病是否能在某人群中发生、流行(包括流行的强度),均与这些人群是否具有对该病的易感性有关。人群易感性高,说明该人群具备发生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并且有适宜的传播途径,即可形成暴发或流行。
对于一种新的传染病而言,从来没有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群都是易感者。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法,现在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
传染病的流行还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条件的存在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寒冬,不仅要注意传染病的防控,还要预防疫情的再次反扑。时刻要牢记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需进行。在此期间,大家务必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加强自身抵抗力,让我们一同携手,争取早日的渡过疫情这道难关。
最后预祝同学们能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大放异彩,争取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扫码传染病预防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一大疾病的总称,具有传染性,并且在符[详细]
脊髓炎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疾病,所以,及时预防和治疗脊髓炎的方法是大[详细]
传染病预防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一大疾病的总称,具有传染性,并且在符[详细]